智慧农业:跨领域融合,重塑农业未来
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农业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近日举办的精准农业发展大会,为我们勾勒出智慧农业这幅宏伟蓝图的崭新一笔,也让我们清晰地听到行业大咖的权威发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的观点,更是为我们点明了智慧农业前行的关键脉络。
多方携手,跨界融合成关键
智慧农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就能成就的事业,它是一场汇聚四方力量的大合唱。农业专家手握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信息技术专家赋予农业数字化的翅膀,工程技术人员筑牢硬件设施的根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引领、企业的资金与市场推动,社会各界缺一不可。就像赵春江院士所说,只有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与创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才能从理想照进现实,才能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力量。
精准农业:理念与技术的双重进化
追根溯源,精准农业诞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美国,乘着 GPS 技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为挖掘土地潜力的现代农业利器。从最初依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控制技术,专注种植业的精细化耕耘,到后来进军动物精细养殖领域,精准农业所承载的因地制宜、精细管理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它可不单单是一套技术组合拳,更是一种需要落地生根的农业哲学,融入日常生产环节,才能绽放光芒。
智变升级:AI与数据驱动的新农业
科技的更新换代堪称一场接力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选手接过接力棒,精准农业顺势向智慧农业华丽转身。赵春江院士一语道破其中奥秘:数据的全方位应用与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是这场转型的核心。智慧农业目光更加长远,不止步于操作精准,更要借助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在无人农场、少人化生产模式里,削减人力依赖,拉高生产效率与质量,为农业生产模式换上全新的引擎。
技术拼图:工业、农业、信息技术大融合
智慧农业,实则是工业、农业、信息技术深度交融的结晶。其技术体系三足鼎立,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相辅相成。高精度田间信息获取,堪称智慧农业落地的命门,新型传感器、遥感、无人机齐上阵,我国如今已经能精准捕获土壤、作物的关键信息,北斗卫星更是在农事操作中大显身手,让智慧农业的步伐愈发轻快矫健。
政策领航,未来可期
为给智慧农业建设添柴加薪,农业农村部在去年 10 月祭出《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年)》这一重磅文件。赵春江院士前瞻性地提出智慧农业未来 “绿色、现代、智慧” 三大特征。绿色,守护大地生机;现代,集前沿技术之大成;智慧,深挖新技术融合创新潜力。可以预见,无人化高端农机将驰骋在未来农场,高效智能的农业生产体系会是田野间的新常态。不仅如此,加强小尺度精准技术攻坚、适配小农户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搭配多元推广模式,智慧农业将在大小不同的经营舞台上遍地开花。
智慧农业的征程已然开启,这一路上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期待。每一次技术的突破、各方合作的深化,都在拉近我们与农业理想国的距离。这场农业变革,关乎你我的餐桌,关乎大地的明天,让我们共同见证它的蓬勃生长。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