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模式】种植业有哪些种植模式?
轮作
概念:
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Tip:
年间单一作物轮作: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作用:
1)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虫害数量,降低土壤病害传染几率。
2)减少田间杂草,降低成本。
3)避免单一作物其片面消耗,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还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调节土壤肥力。
4)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5)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间作、套种
概念: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
作用:
1)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土壤、水分等资源,改善作物通风条件。
2)增加土壤养分。
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作物种类,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
4)减少病虫害。
5)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6)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7)套作还可以缓解农忙时期用工矛盾。
免耕
概念:
保护性耕作法也叫免耕法,它是相对于传统播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作用:
1)增加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群落,改善土质。
2)避免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土壤风化,保持水土,保温保墒。
3)节约人力、燃料、时间等生产成本,利于抢农时。
4)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5)消极作用:增加病虫害
垄作
概念:
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在气候冷凉、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采用较普遍。
作用:
1)增加土壤厚度,利于作物生长;土壤不易板结(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2)垄台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3)提高地温,增大土地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4)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有利于顺垄排水防涝。
5)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6)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缺点:
1)固有垄作耕法受农具限制,耕作层浅。
2)固有垄作耕法用原始的木制大犁,作业效率低。在人少地多的条件下,不便于精耕细作。
顺坡垄作
概念:
指在坡面上沿坡降的方向起垄耕作。
作用:
1)有利于田间排水;
2)有利于通风采光;
3)便于田间管理;
4)主要缺点不利于灌溉,不利于水土保持。
等高种植
概念:
或称横坡耕作,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实施之耕作,表现形式多为梯田,是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保土耕作方法。
作用:
1)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
2)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3)垄作可以增加表面积,增强光效;
4)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休耕
概念:
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作用:
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连耕
概念: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也叫连种、连茬。
缺点:
增大土壤压力,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大病虫害爆发的几率。
(来源:土地流转)